太极拳胸腰折叠训练 太极拳的内劲是怎么练出来的?

[更新]
·
·
分类:运动休闲
4276 阅读

太极拳胸腰折叠训练

太极拳的内劲是怎么练出来的?

太极拳的内劲是怎么练出来的?

本人习练太极拳十多年,关于内劲,曾经困惑了我很久,而后稍有心得,这里分享一下,以供拳友参考。
1,认识内劲,内劲是什么都不清楚时,你说能练出内劲,分辨内劲是不可能的。拳经说,其跟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拳论说,欲避此病,需知阴阳,是为懂劲。这里关于内劲有两层,分别为整劲和太极劲。不知整劲不能知太极劲,不知阴阳,不能知太极劲。
2,整劲是怎么出来的。如果说一站就有,一放就有,很多人可能听的云里雾里,但实际情况就是一站就有,一放就有。关键是节节贯穿,从手到肩到腰到跨到脚等各节都形成一个支架,可以传递脚下的力量。我们都推过箱子,比较重的箱子光靠臂力是推不动也推不远的,这时用到的就是脚力,而这脚力就是整劲的基础。等你不需要推箱子,也能模拟身体推箱子的状态,搭手就能把人当做箱子推出去了,那么你的整劲就算入门了。再之后就是一个熟练度的问题了。
3,阴阳。整劲好练,阴阳难求。但说到底,就是一个意识问题,打破固有的思维陷阱的问题。练拳时,本身就是一个阴阳,搭手时,跟对方合成一个阴阳。阴阳互生互长,无所谓好坏,关键是能掌握主动,做到我顺人背,舍己从人。这时就能知人而不被人知,太极劲入门。
4,再高明的,我还没有体会,不敢妄言。以上仅供参考。

太极拳使用法?

太极拳的动作,因每个人的身材不同,神经类型不同,练出来的风格也会有些不同,这不是关键问题。关键在于有没有掌握基本的运动规律,有没有缩小运动的误差,关键在于气的运行程度。动作本身的差异,甚至套路中落掉一两个动作,都不是大问题。每一个慢动作都可以变成发劲,每一个发劲动作在疲倦时也可以变为柔和的动作。首要原则是保持自然。
练拳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初练时,千万不要追求太多的用法,只要注意运动路线和手脚运行的方向。目标是套路动作的准确;动作熟练了,才能进入第二步。这时要努力寻找运动规律,缩小运动中的误差。一遍一遍地练拳,一步一步地缩小误差,增大内气的流量。第二步的目标就是加大气的流量,达到意气贯通,动作不思而得;一气贯通之后,进入第三步,这时候才开始讲究用法。练拳时无人如有人,象两个人在作战一样。御敌时有人似无人,好象赵云在长坂坡八十万曹军中杀进杀出,如入无人之境。如果刚开始学拳就追求用法,身法跟不上,必然顾此失彼。
文章图片2
在实战中,如果对方向我的侧面进攻,可以左过右拦。如果对方从我的正面进攻,那就要用胸腰折叠运化,丹田前后旋转。我向对方的进攻,以丹田为核心,肩、肘、手都可以用。所谓拳打三节不见形,远拳近肘贴身靠。要随机应变,以得机得势为准。盘架子是为了寻找最佳位置和运动规律,熟练以后,实战当中就不一定完全用架子了。身上要有三道劲,第一道是裆劲,第二道是腰劲,第三道是胸肩劲。所谓裆劲,两腿和身体相连的地方叫裆,两腿传到身上的劲叫裆劲。配上腰部的腰劲和胸肩部的劲,合成一体,发出来的劲才完整有力。刚开始练拳追求用法,身法不到位,用上胸劲就容易丢了裆劲、腰劲,顾此失彼。我们练拳,缩小误差,贯通内气,建立运动规律,就是为了能用内气把这三道劲贯穿起来,让它到哪里它就能到哪里。这样才能达到周身无处不是拳,挨着何处何处击。万法归一是要保持丹田的核心;然后法无定法,以内气推动肌肉,想打哪儿就打哪儿,好象开枪一样,瞄哪儿打哪儿。慢力是柔劲,快力是发劲。肩上可以发劲,肘上可以发动,胸部可以发劲,凡是关节的地方都可以发劲。这才叫第五层功夫,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不偏成妙手,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遭着何处何处击,我亦不知玄又玄。
文章图片3
再介绍几个具体的用法。一个是摆脚,有人问自己打自己的脚是干什么。这其实是摔法加外扫。每一次抬腿都有蹬跟的含义,每一个进步都包含着发劲的动作。比如说抬腿有一个震脚,进步有一个击地锤。有人说震脚是跺对方的脚面,你先要低头看准对方的脚面然后才能去跺,那人家一拳就已经打过来了。还有人说击地锤是打对方的脚面,拳经说:“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肋并中心,上鼻下臁兼两眼,然后一击要人魂”。为了打对方的脚面,把自己的后脑丢给人家,这就太不值得了。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解释。震脚就是脚上发拳,在实战中,用挒劲把对方摔倒了,对方倒在你侧面,然后抬脚向对方要害部位跺下去。这才是震脚的真正含义。而击地锤,是当对方已经摔倒在你面前,自己身法也已经向前了,不用再上前用脚跺,顺势补一拳,就是击地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