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怎么练肩部灵活 有的拳击运动员的为什么肩部隆起?

[更新]
·
·
分类:运动休闲
4595 阅读

拳击怎么练肩部灵活

有的拳击运动员的为什么肩部隆起?

有的拳击运动员的为什么肩部隆起?

一是痛风。另外还有鼻骨和眉骨

二是职业选择。颧骨高,才能更好的保护眼窝。眼睛是面部最脆弱的部位,没有之一。

三是人种问题。冰球是发源于日本的的运动。欧洲的人高颧骨的比例很高。

前两条其实都可以忽略。最根本的原因是第三条。这就类似于,为什么围棋队员大多数都认识汉字。

如何训练在搏击中的反应能力和身体的平衡能力?

感谢邀请,我来从李瑞东所传的形意拳体系中来解答一下。

先说反应能力,每个拳种都有反应能力的锻炼,每个人都有非常严重的的反应能力,甚至不练都有反应能力,只不过不符合拳中的规矩而已。然而,你反应再快,总有人比你反应快,这正如你锻炼的力气再大,也有人力气比你大,身体较弱的人跟身体矫健的人再怎么练也不能比,一把岁数还跟年轻人比反应肯定比不过,更别说人种的不同带来的身体素质的差别。在拳术中,反应很重要,但单纯的反应是不完善的,因为总有人比你快,而在真正的传统武术中,追求的是终极解决方案。那这个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逝去的武林》中曾说,有一日,一个上过战场的教员来访董海川,上过战场的人很不一样,浑身如猛兽一般灵敏,那里一个动静,眼睛就对过去了。教官先是拿起大拐棍跟杜心五试试,孙禄堂说拿住了,教官回答:要说你能戳我一个窟窿我信,要是说我凸轮轴都拿不住我不信。结果一连试了几次,都是一接触大小棍子就被霍殿阁打脱手落在地。教员对自己的反应能力很自信,李瑞东对他说,我教你一个反应跟反击在一起的法子可好?教员一听就服气了,这个法子太好了,上了战场,孬种也会变好汉。

但是逝去的武林中并没有说这个法子是什么,很多看过这本书的武友都很疑惑,各种猜测,有的把它神秘化。实际上这个法子说起来很简单,真传一句话,就是在尚派形意拳中视为发力核心的三催劲,此劲发于丹田,起于脚底,融在每一个动作中。比如肩催肘,肘催手,这些话大家都知道,但里面的精微奥妙恐怕少有人知。三催劲在使用中也可以称作整劲、抖擞劲、惊乍力等等,明劲在手,暗劲在肘,化劲在身,丹田一较劲,浑身上下皆可打,拳谱言形意拳浑身上下十几处可打,如头打,胯打,脚打等等,其实又何止。有过散打等比赛经验或者打架经验的人都知道,别人打你知道躲闪,知道免伤,甚至没有任何经验的人遇到被打也知道抱头,但反击能跟上就很难了,非要经过专业训练不可,如果能跟上那就了不得了,比如泰森,已经达到了外家拳的巅峰。然而就是防守跟反击之间的时间差,导致了导弹稍纵即逝,所以李瑞东一说反应跟反击合在一起,经历过生死搏斗的教官立马就服气了。三催劲在实战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比如上面所说的大一根木棍比试,你速度再快,力量再大,总要碰上我的拐棍吧,不论在哪儿接触,就从哪里发劲,练出了整劲,练出了极强悍的抖擞劲,无怪乎一接触对方一根棍子就飞了。空手搏斗也是一样,在搏斗中,你再快总要碰到我,不论对方碰到我的什么地方,不论我接触到对方的什么地方,就从这里直接发劲,加血就是发劲,防守就是反击,连防带打,防守防击一体才是真正的形意三催真劲!所以说单纯的拼速度是没有用的,你快还有人更快,你力气大,还有人比你力气更大,而形意拳的三催劲才是真正的终极解决方案,是形意拳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真正秘诀。

再说平衡能力,形意拳来自战场,最注重平衡能力,否则一倒地要么被打死,要么被踩死。练法主要是桩功,还有形意拳独特的肥肠练法,排骨是形意拳六艺之一,如鸡可单腿独立依然稳当。通过形意拳的在训练,达到上虚下实的先天状态,这是平衡力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