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改变跑步时落地方式 胖子慢跑脚如何着地?

[更新]
·
·
分类:运动休闲
4030 阅读

怎么改变跑步时落地方式

胖子慢跑脚如何着地?

胖子慢跑脚如何着地?

减脂要从调节饮食结构和运动两方面着手,饮食上适当减少主食摄入量,适当的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可以使用低碳高蛋白饮食、轻断食、8小时断食法等饮食方法。运动方面,先做无氧运动,也就是器械锻炼,再做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两者时间都是最少30分钟,一般45-60分钟。锻炼前要充分热身,锻炼前后要注意拉伸、活动关节。
运动减脂主要靠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也就是在做有氧运动时的心率是最大心率的64-76%,最大心率是220减去年龄;也可以用MAF180心率,用180减去年龄得到有氧运动时的心率上限,再根据身体和锻炼情况调整心率上限。不同的APP的心率略有差别,但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对胖人来说,体重比较大,刚开始做有氧运动时,强度不宜太大,需要逐步适应。刚开始跑步时,一般不适宜直接慢跑,建议先从快走开始锻炼,先保证快走30分钟,最好45-60分钟,逐步提高到60分钟。然后再逐步增加慢跑的时间。
慢跑作为最简单、最常见的有氧运动方式,要说简单也非常简单,要说复杂,也确实有一定复杂。
跑步时脚掌着地方式一般只有三种,分别是前脚掌着地、全脚掌着地和前脚掌着地。
三种脚掌着地方式各有利弊,没有哪种着地方式更好,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后脚跟着地是大多数人跑步时采用的脚掌着地方式。后脚跟着地跑步时速度最慢,最省力,小腿几乎不发力,但是对髋关节、膝关节冲击力较大,容易受伤。跑步时后脚跟外侧先着急,迅速过渡到整个后脚掌着地,然后整个脚掌着地,后脚跟抬离地面后前脚掌蹬地离开地面。后脚跟着地的跑鞋,鞋底高度差一般在10-12毫米。后脚跟着地适合所有跑者,尤其是刚开始跑步的人,也适合快走。大多数人日常走路时也是后脚跟着地。
全脚掌着地速度适中,对髋、膝关节冲击力比较小,只要锻炼一阶段就能掌握。跑步时整个脚掌外侧几乎同时着地,然后整个脚掌踩实地面,后脚跟离开地面后前脚掌蹬地离开地面。全脚掌着地的跑鞋,鞋底高度差在8-10毫米。
前脚掌着地时跑步速度最快,但需要一定时间进行专门锻炼,而且配速要比较高时才能使用前脚掌着地,速度较慢时不适合前脚掌着地。前脚掌着地能充分利用跟腱的弹性。跑步时前脚掌外侧首先着地,迅速过渡到整个前脚掌着地,然后整个脚掌着地,后脚跟离开地面后前脚掌蹬地,整个脚掌离开地面。前脚掌着地时后脚跟也要着地,否则会很累,很容易导致跟腱或足底受伤。前脚掌着地的跑鞋,鞋底高度差在0-6毫米之间。前脚掌着地跑步时,身体重心在前脚掌。
8毫米的鞋底高度差,是全脚掌着地过渡到前脚掌着地的临界高度差。
耐克的next%鞋底高度差就是8毫米。
对提问者来说,刚开始锻炼时,以快走为主,采用后脚跟着地,先保证快走的时间,至少30分钟,建议逐步提高到60分钟,等到身体完全适应以后可以在快走的过程中逐步穿插慢跑,并逐步增加慢跑时间。最终过渡到全程慢跑。
如果慢跑时速度较慢,可以使用后脚跟着地,如果担心膝盖、髋关节受伤,可以尝试全脚掌着地,可以在快走的时候锻炼全脚掌着地。
大多数人很容易掌握后脚跟着地的跑步方式,可以在快走和跑步过程中多锻炼全脚掌着地,为以后跑步打下基础。如果体重降下来以后,想追求跑步速度,提高跑步成绩,或者跑半马、全马,就必须要掌握前脚掌着地的跑步方式。
严格的说,三种脚掌着地方式都要掌握,而且要根据不同体力、配速、路面上下坡情况、伤痛等情况随时调整脚掌着地方式。在跑步过程中,尤其是半马、全马跑步时,几乎不可能用一种脚掌着地方式跑全程。即使是基普乔格这样的职业选手在跑马时,几乎全程都用全脚掌着地,也会有其他脚掌着地的时候。
提问者如果担心膝、髋关节受伤,可以用keep里的相关课程锻炼膝、髋关节,尽量减少膝、髋损伤。
关于跑鞋,因为体重较大,选择跑鞋时要注意跑鞋最大承重量。还得看提问者脚型,如果是高低弓足或内外旋足,建议选择亚瑟士或圣康尼的相应跑鞋。如果是普通足型,选择普通缓震跑鞋就行。鞋底尽量厚一点,不要选竞速跑鞋。如果跑长跑,可以选择支撑型跑鞋。

跑步是先后撩还是先着地?

根据自己的习惯确定。世界上顶级长跑运动员多数不用脚后跟落地,而在常规的马拉松比赛中,很多跑者是脚后跟着地的。而且,有研究表明,每年有超过半数的跑者会出现小腿、膝关节、踝关节的运动损伤。但是,并没有权威研究表明,前脚掌落地就比脚后跟落地更能避免运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