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高球为什么能代替高远球 羽毛球十二个基本动作小学生?

[更新]
·
·
分类:运动休闲
2825 阅读

平高球为什么能代替高远球

羽毛球十二个基本动作小学生?

羽毛球十二个基本动作小学生?

1.握拍
  对于初学者而言实用和合适的羽毛球握拍法是基础。
  将拍面看作是自己的手掌的延长是非常有意义的。
  (1)动作方法:用非持拍手握住拍杆,让穿弦拍面垂直指向地面,拍柄朝向自己身体用持拍手握在拍柄上,虎口对准球拍拍柄左上面与斜面的夹角大拇指和食指位于拍柄中、前部位,小拇指、无名指和中指并拢位于拍柄后(底)端,拍柄底端与小鱼际齐平,食指与中指稍稍分开。
  (2)动作要点:
  ①平时握拍要松,只有在击球的瞬间才将球拍握紧发力。
  ②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持正确的握拍方法,强化正确握拍概念和意识。
  (3)常见错误:握拍太紧,握拍方法不固定,一把抓的握拍。
  (4)纠正方法:
  ①在正确的握拍后,用手指将球拍不断地进行转动,做突然握紧然后还原放松的动作。
  ②平时多进行一些徒手的挥拍练习,重点体会从松握球拍到击球瞬间突然握紧球拍的发力方法与手指的灵活性。
  ③练习正手、反手握拍的转换,在自己面前横划。
  2.发球
  发球技术是羽毛球运动中关键的技术动作。
  如果我们的学生在比赛出场时,能以优美而正确的挥拍动作,击出有力的发球,落点又很准确,势必在心理上能压倒对方,甚至于能获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对少年儿童和初学者来说,应以正手发球为主,反手发球的技术可以适当向他们介绍。
  一是因为少年儿童腕力小,控制不了手指
  二是反手发球动作难度大,少年儿童难以掌握。
  因此,在教学训练中应从发高远球、平高球、平快球、网前球等正手发球技术为主,以便于初学者掌握。
  (1)动作方法:
  ①准备姿势:站位靠中线,距前发球线约1米处,左脚在前,足尖指向球网,右脚在后,足尖指向右前方,两腿自然开立与肩同宽,身体重心放在右脚上,左手持球自然伸平举于胸前,右手持拍自然屈肘于身体右侧。
  ②引拍:在准备姿势的基础上,身体向右后转,左肩对网,右臂随着肘向右后上提,上体微前倾,前臂稍展开,手腕尽量伸展,把球拍后引至一定高度。
  ③击球:随着左手放球,身体自然由右向左转肩,重心前移。前臂带动手腕由伸展至微屈,闪动手腕,以正拍面击球。
  ④随球动作:击球后持拍臂随动作惯性自然向左前或上方挥动,然后将拍收回至体前并将握拍调整成放松的手握拍姿势。
  (2)发球技术训练方法:
  ①根据动作要领徒手挥拍,挥拍动作由慢逐渐过渡到正常发球速度
  ②对墙进行发球练习
  ③用多球在正规比赛地上反复练习
  ④击打目标练习。
  (3)常见错误动作:正手发高远球时,挥拍线路不是由后向下再向左上画弧,而是横扫没有用手腕的暴发力击打球,而是出现甩臂动作靠大臂用力左手放球与右手挥拍的时机配合不好,击球不准。
  (4)纠正方法:
  ①通过技术示范,进行模仿练习
  ②用绳吊一只球在一定位置上,进行练习
  ③对墙进行发高远球或击打球练习
  ④进一步熟悉球性,在不同的高度进行颠球,体会击球时机
  ⑤同伴抛球,练习掌握在不同的高度击球的时机。
  3.后场击球技术训练
  羽毛球技术十分讲求技术动作的规范性,掌握规范的后场击球技术动作,才能保证动作表现上的相似性,在比赛时迷惑对手取得主动,击出千变万化的球,最终争取获胜。
  (1)后场击球技术的主要技术环节:
  ①准备动作: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脚自然与肩同宽,身体侧向球网,重心在后脚上。左手自然上举,眼睛注视来球。右手持拍采用正手握拍法,屈臂举于右侧。拍面面向球网。
  ②引拍:上臂随身体向后转体,稍作回环上举,身体充分伸展。
  ③击球:以肩带臂挥动球拍击打来球。
  ④随球动作:击球后持拍臂随动作惯性自然向左前或上方挥动,然后将拍收回至体前并将握拍调整成放松的手握拍姿势。
  (2)后场击球技术训练方法:
  ①原地徒手挥拍练习
  ②多球练习(原地逐渐过渡到移动中击球)
  ③单球对练(可以先由较好的练习者陪练再过渡到同等练习者对练)。
  (3)常见错误动作:击球点偏后击球时上臂用力过多,前臂和手腕暴发力不够击出的球过于平或过高过浅。
  (4)纠正方法:
  ①羽毛球放在练习者正确位置上,让练习者练习击球
  ②用多球,把球送到练习者浅一点的位置,让练习者练习在正确击球点击球
  ③徒手挥拍,要求臂不动,用手腕挥拍,用拍头在天空画半圆。

羽毛球怎么回击高球?

在羽毛球的比赛中,很多时候会发生被对手高球过头顶压到底线而自己位于中前场,从而移动慢了一步,使得自己无法在最佳击球点回击球的局面。想回击对手一个高远球,可脚下不到位,就算将腰扭尽也无济于事。结果是放了一个冲天炮,球最多只能到对方的中场,让对手轻而易举的扣死。弄不好还容易伤了自己的腰。这样的尴尬的局面是累见不鲜。如何处理这样难受的球是许多人都头疼的事。在这样的被动球情况下,怎样应付才合适呢?  通常在比赛中遇到这种局面,大多数会出现在自己上网挑对方一个后场球,对手马上回击一个正手平高球到你的端线,而自己在快速移动后还不能接近球的落点位置,也就是大约1米到1点5米的距离,球正在从底线上方垂直往下掉。如果采用侧身上手高远球的击球技术,击球点的位子还是太偏后,不可能回敬一个高质量的球。试图使用上手劈杀或劈吊技术扭转被动局面,也会脚下步伐没能到位而难以完成整个技术动作,结果发生击球失误(打不着球)或击球下网。应该承认在比赛中出现这种情况,是极为被动和较难应付的。现有的羽毛教科书和教学录像带上没有专门讲解如何对付这样的球。在参加的羽毛球训练班也没有教练员传授过特别的击球手法。是不是没招了呢?不是,答案是有招,而且是绝妙的回球招术。这就是回击一个奇妙的过渡球,而且不是用以往常规的击球方式来处理这类球。  相信不少羽毛球爱好者都对篮球运动多少有些认识和接触。如果说到篮球中的勾手投篮动作也不会感到陌生,因为那是篮球运动中的一项专门技术。它充分利用了侧身和手臂长度的优势,避免防守队员的正面盖帽。也许有人会认为篮球勾手投篮与羽毛球后场击球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其实各项体育运动都可以相互借鉴,有时还能收到移花接木的效果。当你在移动不到位的情况下,采用类似篮球中的勾手投篮的击球动作,利用手臂加上球拍的长度,弥补移动不到位。被动情况下难以发力就不去发力。而是侧身展臂,使用正拍面将手腕轻轻的一勾,吊了对方一个很深的网前球。从而避免了因移动不到位、回出低质量的高球,而让对方等在中场一拍扣死的局面。这样处理不到位的球还有可能为自己创造出第二拍进攻的机会。这一招是十分简练实用,还有奇效。一般情况下,对方是意想不到,来不及上网捕捉战机,结果失去先机,由主动转为被动。如果有球友想知道战例的典范,相信观看过世界级高手比赛录像的人都会有答案,特别是印尼名将陶菲克的比赛。他的速度和力量相比同级别高手并不占优,但他的头脑好使,技术占优势。常常在比赛中打出让对手意想不到的球。  这类后场的被动击球技术应该如何称呼呢?本人推荐为:后场勾手吊网击球技术。要想掌握这项击球技术并不难,只要平时练球时,有意识地训练后场勾手吊网击球技术,站在距离后场底线1.5米左右的距离,让陪练球友发后场高远球,先反复练手法,然后可以结合步伐一起训练,就可以多掌握一门特别的击球技术,这不但可以丰富个人的羽毛球击球技术,还会提高个人的羽毛球比赛能力。